钱,是特殊商品,用于物物交换。最早的钱是贝壳,这点大家都知道。随着人类发展,用于物物交换的“钱”也必然跟着发展。这就需要至少满足两个需求了。
第一个是,便以携带和储藏。这就要求“钱”要不怕摔,不怕藏,能承受得住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,便于流通。
第二个是,随着国家和政权的确立,要承载起相应的功能,代表国家权威和文化等。
正是因有这两大需求,最终铜,这种蕴藏丰富的金属,便成为了制造钱币的首选。金银都存储少。只能承担起大宗货物交换。
既然铜钱被选中,代表官方权威,国家意志,那么制造钱币时,也就一定要体现出国家政权所赋予的外在审美观,和内在的文化传承。
其一、天圆地方
皆知,中国文化中,有一个天圆地方的概念。因此,在钱币上也就要体现出来,故而古代的铜钱几乎都是圆形,即符合携带方便,安全的要求,也体现出了“天圆”这个概念。
而中间是一个方孔,则代表着“地方”,同时也便于用绳线串联起来等。
其二、君子外圆内方
这点是从天圆地方引申而来的,是古代礼仪和做人修养的提醒,是“德”的表现。一个人的处世啊,说辞啥的可以圆滑,耍滑头,以不伤彼此和气为目的,但内心却要坚定,要有棱角,即有底线,正邪分明,不可含糊。
比如孔子就说过:君子可欺以其方。即,为人处世太过刚正,容易被人利用。
钱财属于“利”,所谓君子重义轻利。所以,钱币也就跟着外圆内方了,体现出这种文化内涵。同时,由于古代是农耕文明,是以农为本,自然这种内涵,也就符合国家需要。
大致正是因这两点,古代的钱币,无不是外圆内方。即有携带和储藏方便,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特点。
中国古代的货币可是千变万化,从最开始的以物换物再到货币的出现,这都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,再早的货币大家都知道是贝壳之类的。现在的货币则是以金字旁开头的,古代货币的品种也是有很多的,什么刀币,五铢钱呀等等反正形式是各种各样的,在之后的铜币几乎都是一个样,圆形然后中间有一个方孔,一直延续到清朝,最后袁大头的出现,才彻底改变了这种货币形式,当然光绪宝通有些也是没孔的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这些古铜钱中间的孔为什么不是圆的呢,这个问题网友就回答的很精辟,那就是,方的好看。
这确实有些说得过去,如果一个圆形中间在扣掉一个圆形的,好像审美就有问题了,再看看如果中间是方的,那么就不会有视觉疲劳,这种回答确实很皮,原来你这么突出。
其实古钱中间为何不是圆的而是方的,就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与皇权有有关,所谓天地方圆,有圆就有方,这既是天圆地方的意思了,天是圆的地是方的,皇权是圆的百姓则是方的,这个解释应该是有些道理吧,毕竟古代把皇权看得是至高无上的。
还有一种则是和古代的铸钱方式有关了,因为是铸钱的技艺,古代是熔铜铸钱,因此铸成铜钱的轮廓总是不整齐。为了使铜钱的周边齐整,必须用锉刀修锉。要是人工一枚一枚地修整,那是非常费时费工的,所以就在铜钱的当中开一个孔,将来个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,一次锉修完成,如果这个孔是圆的,铜钱就会来回转动,没有阻力,就无法修锉。然后呢工匠们就想了个办法,把中间的孔制成方形,穿进一根方棍进行修锉,这样铜钱就不会再转动了。
对于这两种解释,不知道大家满意多少,对于好不好看,你自己回去试试圆形孔,在纸上画一画就知晓了,这就是为何孔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原因了。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奥斯号的签约作者“陌颜幽梦”
本文概览:钱,是特殊商品,用于物物交换。最早的钱是贝壳,这点大家都知道。随着人类发展,用于物物交换的“钱”也必然跟着发展。这就需要至少满足两个需求了。第一个是,便以携带和储藏。这就要求“...
文章不错《古代铜钱为什么都是内方外圆的形状?》内容很有帮助